韶关学院-韶关学院论坛

标题: 人物 | 80岁老校友陈育生老师的韶院情怀 [打印本页]

作者: 风云吧    时间: 2017-11-7 17:15
标题: 人物 | 80岁老校友陈育生老师的韶院情怀
绿叶劲舞相思风
时间的跫音划过天南地北的疆域
他在北方遥望南方那片叫做“韶关学院”的土地
深邃的眸子里见证过尘世的沧桑
但却一辈子恪守着那片土地的情谊

这片土地自1958年至今走过了58载
而他也眷恋着这片土地58载
这片土地叫“韶关学院”
有个乳名叫“韶关师范专科学校”

他是我校建校时就在学校任教的老校友陈育生老师
他是我校建校时最早的两个体育老师之一
已80岁高龄的他重返韶院母校
再回首,满是情怀


陈育生老师简介陈育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58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响应祖国的号召,千里迢迢来到粤北山区任教。其时,适逢韶关师范专科学校建校,刚从学校毕业的陈育生被安排担任体育科老师。1962年韶关师专撤消后,陈老师调到清远龙塘中学继续任教,1965年调回吉林九台市文体局工作直至退休。


听陈老师口述过往岁月

1958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的陈老师响应祖国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只身一人千里迢迢从沈阳出发,经过了七天七夜到达广州,来到粤北山区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任教。那时候韶关师专刚刚创办,和韶州师范学校(现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一起办公,借用韶州师范的校舍,场地,食堂,半年后搬至仁化,直到1961年才回到韶关五里亭良村建校。在此过程,陈老师还带着学生到五里亭码头装卸砖头,用人力板车拉回学校建设学校。
陈老师回忆当初的岁月:“在韶州师范的时候,两个学校共用一个不大的操场,没有跑道,没有田径运动场,体育场地和设施十分缺乏。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老师和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涨。在生活方面,也是十分艰苦,那时候学生一般都是喝粥送芥蓝大叶子菜,大叶子菜用大锅煮的,没有油只有盐水,学校也没有食堂,只有一个草棚子,四周透风,大家都站着吃。”

通过陈老师的描述,老一辈韶院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情景浮现在我们脑海中。

❈70年代末仁化县城

陈老师利用周末时间给在党校的中文科学生上课,必须早晨六点钟起床从仁化乘坐四个小时的车到韶关给中文科学生上公共体育课,上完课隔天早晨六点钟再坐车回仁化,准备下一周的课程。“那时候没有柏油路没有水泥路,都是砂石路,北中门前的路很泥泞,过桥荡悠悠的,拉线荡悠悠的。”陈老师笑着说道。

说到任教期间师专辗转搬迁,条件十分艰苦,但却有一批先行者艰苦奋斗努力坚持着。
陈老师毫不思索地说“我们那时候分配工作,就是组织上分配到哪里,我们就毫无怨言地奔向哪里。我感念到党培养我一次,我就应该报效国家。而且能把我分配到高等学校来任教,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在这里很安心地工作。”

服从组织的安排,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于是韶关师专成了陈老师人生工作驿站的第一站,在这个站点上,陈老师热情付出过,真情热爱着,即便1962年韶关师专撤销,陈老师被分配到清远龙塘中学任教,随后调职回到东北,陈老师也一直把韶关师专放在心头。



折柳相送的日子远去,情还在

在韶关师专工作只有四年的时间,在其他地方任职的时间远比这长,但陈老师为何对韶关师专这片土地有着这么深厚的情感呢?陈老师动情地说道:“因为我来到韶关师专以后,这里的老师和领导对我非常照顾,我们就像亲兄弟一样。那时我22岁,是师专里面年龄最小的老师,所以同事都特别关心我,总是嘘寒问暖,韦生校长虽然工作忙经常在外开会,但是也经常过问我。另外,我和学生的年龄也相仿,关系也处得特别好。”
“我是北方人,认为广东天气热,来韶关师专没有带任何行李,但是来到这里才发现其实不然,这里的同事帮我申请布票,让我买被子,买棉胎,买棉花铺褥子,让我一个北方人在这里过冬也温暖。而且学校也对我进行培养,当时学校和华南师范大学有交流项目,学校特意派我到华南师范大学学习,这一切我都感念在心里。”陈老师面对镜头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有些哽咽。



对于当时一起在韶关师专任教的其他老师,陈老师也是一直谨记惦念着。已是80岁高龄的陈老师仍记得当年的“八个金刚”(建校初期第一批报到的八位老师)并能一一念出其名字。后来,韶关师专撤销,陈老师和其他老师被分配到地区的县市中学任教,临走之时,大家恋恋不舍,陈老师在体委体育馆的院子里和李天平校长,和黄清荣、罗国良老师都拍了留念的照片,至今为止,陈老师一直珍藏着这些照片。这些照片对陈老师来说,是永恒的纪念品,是一生的情谊。折柳相送的日子会远去,但是情却一直都在。陈老师说:“虽然1962年韶关师专撤销了,但是在我的思想里,韶关师专是会复办的,我相信一定会复办的,而有一天我也将回到韶关师专的怀抱。”



“我找你找得好苦啊”  

陈老师调职回吉林工作的日子里,一心挂念着关心着韶关师专复办的事情,直到1978年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国务院批准韶关师专复办的新闻报道,陈老师欣喜之余也开始了他漫漫的寻找韶关师专新校址之路。每次到广州出差,经过韶关都要下车到车站打听一下韶关师专在什么地方,有一次遇见韶关体委的周同志,急忙拉住他询问,但是始终没有打听到消息,到了广州码头遇见韶关人,也要打听一下韶关师专的地址,几经多年如是,后来终于打听到了韶关师专的校址在大塘。

直到1988年学校30周年校庆的时候,陈老师给学校写了一封信,学校随即回信邀请陈老师回校参加校庆活动,但是那时候陈老师在北方因为工作来不了。学校邮寄了一本通讯录给陈老师,陈老师激动得给其他的老师和同学一一回复了电话。李天平校长给陈老师写信,信中说道:“我找你找得好苦啊!在韶关地区,这些年你像蒸发似的......”。



“我找你找得好苦啊”是李天平校长写给陈老师的话,也是陈老师在离开师专的日子里无数次寻找师专,寻找师专的老师学生最真实的写照。
“我就是回来得太迟了,要是我1983年能到广州一趟,能回韶关师专一趟,那时候我还可以见到韦生校长,李天平校长,欧阳主任......”。说这些话的时候,陈老师的眼眶里闪烁着泪花,在场的人都为之动情。


那时,我在北方;彼时,你在南方;
在无数月光下的日子里,
我们传递着同等的思念,
在我寻寻觅觅你的时候,
在你寻寻觅觅我的时刻,
我们找到了彼此,
如同找到了一朵萤火照亮的花朵,
米粒大的香气,长在各自的坡地。







看陈老师典藏历史记忆
陈老师随身带着的一本册子里面,有着他的个人简介和照片、工作证、奖状等的扫描件,记录了他参加工作以来的主要经历。其中有几样扫描件是我校十分珍贵的校史资料:一是一张1961年体育科师生合影,是目前所见我校最早的一张教职工集体照;二是陈老师大学毕业首次参加工作的工作证,上面记录着陈老师的工作单位为韶关师范专科学校,到校时间是1958年9月,及韦生校长的印鉴等信息;三是陈老师参加韶关市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担任裁判长的标志;以及1958年、1959年韶关师范专科学校用过的信笺纸等等。陈老师典藏的这些物件弥补了我校体育学院办学史上的一段空白,对我校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陈老师来说,是他在这片土地上播撒青春和热血最好的纪念品。
陈老师坦言道:“当时收藏这些没有考虑太多,就想着日后回到韶关师专这可以是我的身份证明,也是我在离开韶关师专的日子里用来怀念韶关师专的物件。”


❈1958年、1959年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使用的信笺纸

在我校50周年校庆,55周年校庆的时候,陈老师都千里迢迢从北方赶来为母校庆生,多年来,每隔一、两年,陈老师就从吉林回广东一次,每次都回母校韶院看看。即使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东北,陈老师也长期关注我校的发展动态,登录韶关学院校园网,及时了解学校的办学动态和新闻,收看广东卫视新闻,关注有关韶关、韶关学院的新闻。甚至关注韶关的天气预报,如果天气下雨了,就在微信上和在韶关学院工作的老师叮嘱开车注意安全。同时也对身边的人进行韶关学院的口头宣传,鼓励自己的孙子报考韶关学院,韶关学院的这一片沃土在陈老师心里有着非同寻常的重量。
“我和韶关师专,和韶关学院这份情感是哪来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自然而然的,是油然而生的,是当初在韶关师专工作时,受同事感染,领导关怀而逐渐形成的。正是有了在韶关师专和龙塘中学的工作锻炼,才有我今天这样的结果。”


❈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师生合影

陈老师字字真情,句句有义,在韶关师专播撒汗血艰苦奋斗的岁月,韶关师专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是陈老师一生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缘。

❈左1:黄清荣、左2:尹永升、左3:何国藩、左4:彭曼华、左5:陈育生

2018年是我校60周年校庆,陈老师说道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还要前来祝贺母校六十周年生日快乐,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并且希望学校能够建设得更好,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陈老师表示,到60周年庆时他将把珍藏多年的个人档案捐献给学校。

从1958年到2016年,时间足够见证热爱的情怀,从吉林到韶关,距离足够记录怀念的思绪,一位老校友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校情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老师远去的身影,晃动在眼角,回眸间溅起满眼泪花,先行者的爱校情怀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在后辈人的周身,在心底。

文:全媒体中心 副主席 李周秦
图:陈显昶 校档案馆提供
微信编辑:全媒体中心 新媒体总监 黄希璇
责任编辑:指导老师 徐昌龙




欢迎光临 韶关学院-韶关学院论坛 (http://sg.mybu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